学校秉持科研强校战略,坚持多学科交叉融合,鼓励应用技术研发,以“产学研用”一体化为科研导向,重视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先后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基地。
近年来,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大力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企业合作,抓住产业发展新机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中小企业发展。学校本着“营造环境、建立机制、锻炼队伍、培育成果”的原则,充分发挥综合类职业院校优势,搭建多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打造科研型师资队伍、开展高水平应用技术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建有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其中吉林省生物发酵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面向吉林省玉米深加工与啤酒行业相关领域,就其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引领玉米深加工与啤酒行业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另外,学校还成立了“互联网+”、智能制造、汽车运用、大健康、数字商业、智慧文旅、智慧农业、“5G+信息智能”等8个产教协同应用技术研发服务中心,组建“人工智能”“特色食药”等30个主攻方向明确的科技创新团队,学校每年投入500万元用于立项支持教师应用技术研发服务项目,面向吉林省长春市支柱、特色和新兴产业,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开发新产品、新工艺。2019年以来立项校级应用技术研究项目75项,先后有20余个项目滚动升级为厅级以上科技项目。
学校围绕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的多元合作,不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通过与长光卫星、中车长客股份、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区域“产教科”融合发展。学校以需求为导向,多维度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累计承担横向技术开发(服务)项目252项,承担开发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吉林省地方标准、吉林省团体标准、长春市地方标准10项。
2012年以来,学校累计承担市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1000余项,出版各类学术专著、编著共计13部,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高质量论文(指SCI、EI、SSCI、CSSCI)、核心期刊论文473篇。累计获得专利授权数共计822项(其中发明专利54项,实用新型专利745项,外观设计专利23项),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439项。获得市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励713项,其中省(厅)级以上219项。
近年来,学校通过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在经费、项目、成果等核心指标上连续取得突破,社会服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实现了科研总量的快速增长及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科研工作凸显出良好发展态势。社会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较大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度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